世遗福建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,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"高龄",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。
集庆楼由两个环圆形组成, 外圈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了望台及多个楼梯。 第四层楼外墙的檐下有4个瞭望台,整个土楼仅有一道大门。
绳庆楼是正方形土楼民居,坐南朝北,占地1482平方米,土木结构,由内外2座正方形土楼组合而成。
善庆楼与集庆楼相邻,是圆形土楼民居。坐南朝北,占地约630平方米,土木结构,高三层。
庚庆楼是圆形土楼民居,坐南朝北,占地约660平方米,土木结构,高三层。
共庆楼是六角形土楼民居,坐南朝北,土木结构,四层。
一般圆楼,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,大的设置四处楼梯,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,相互往来。而集庆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,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,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。房间、楼梯、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,全靠邻隼头衔接,不用一枚铁钉,经历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,集庆楼方呈现歪斜,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挺立。 集庆楼由两个环圆形组成, 外圈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了望台及多个楼梯。 第四层楼外墙的檐下有4个瞭望台,整个土楼仅有一道大门,易守难攻,防御功能十分突出。 与别处土楼不同的是,集庆楼内没有水井,只能从楼旁的河边打水,而且仅得一道大门,与其他土楼有3至4道大门不同。集庆楼这种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的模式,在动荡年代里,既消除单门独户的恐惧心理,又避免了一般土楼没有私密空间过度嘈杂的缺点。
在集庆楼后数百年间陆续夯造的土楼,所有的楼层都是环环相通的。
善庆楼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用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石铺就,采光通风的效果好。 坐底层廊道与天井以方形花岗石铺面,外墙以石灰粉刷。
共庆楼前低后高,正面四角,后面二角,全楼152个厅、间,只设1个大门出入。